跟我一起開啟英文學習之旅:「歐帕思」的劍橋英檢準備之道

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讓孩子掌握一門外語不再是選擇,而是必須。我的旅程從一個休閒的下午開始,當我的姐姐在我們的家庭聚會中分享了一個寶貴的資源——「歐帕思」。她的孩子透過這個平台的助力,不僅在劍橋英檢YLE中取得了好成績,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語溝通能力也有了飛躍性的進步。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現代人工作家庭壓力大

容易有以下狀況:

文章標籤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現代人工作家庭壓力大

容易有以下狀況:

文章標籤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現代人工作家庭壓力大

容易有以下狀況:

文章標籤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現代人工作家庭壓力大

容易有以下狀況:

文章標籤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現代人工作家庭壓力大

容易有以下狀況:

文章標籤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現代人工作家庭壓力大

容易有以下狀況:

文章標籤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蘇|陳同生             (點擊綠色圖標聽張建國深情講述)   現在我已經記不清了,究竟是在哪一年哪一天,董爾同夫婦從他們的工作地大慶市回豐省親的時候,特地邀請我夫妻倆個去他的老家南團新村作客。   爾同是我上世紀七十年代插隊南團人民公社,在新村小學“戴帽子”初二年級,做“民辦代課教師”時的學生。恢復高考后不久的1981年,爾同竟然以超出北大20分的成績被北師大歷史系錄取。   在我們與爾同夫婦見面的時候,爾同繪聲繪色的向他的愛人任萍描述我當年給同學們上課時的情形,逗得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起來。   爾同是北師大畢業的高才生,學有所成,令我妻子嘖嘖稱贊。可是,“陳老師是啥學歷啊?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呢?”任萍隨便問道。   她的發問讓我汗顏,難于啟齒。說出來讓人哂笑,充其量我只是個“五大生”之流的“半吊子”,真是“馬尾串豆腐,提不出來。”       2018年8月,董爾同(左)與陳同生(右)在哈爾濱某咖啡店。           1       我是怎樣成為一名“五大生”的呢?   就像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樣,“人生的命運是在交錯中進行”。就在當年爾同去北師大讀書的時候,我正在鹽城師范學院進修呢。就是這短暫的學習機會也是十分難得的。       1977年5月,陳同生(左)與同事董繼奎(右)在大豐縣南團人民公社新村小學合影。   1978年年國慶節后,我就不再去南團小學上班了,在家專心致志復習功課準備參加高考。雖然我離開了代課教師的工作崗位,年底,公社文委吳立鰲還是專程派人送來三個月近一百元的工資,至今我都心存感激。   兩個月后,隨著“知青”大返城的風潮,我也回到大豐縣城,被“縣知青辦公室”分配到大豐縣五交化公司。   經過公司財務股、人秘股、經理室的聯合考試,我有幸被選中送去參加縣革委會“財貿辦公室”組織的為期近一年的商業會計培訓,回來后就進了公司財務科,做了一名商業會計。在當時這可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一轉眼到了80年的春天,由于公司經營業務量的急劇上升,我與其他會計一樣忙的不可開交,幾乎天天加班,正當我整日間埋頭工作,忙于敲算盤的時候。   一天上午,在縣水利局財務科工作的同學吳淮平打電話告訴我一個驚人的消息:   “江蘇省委組織部將由鹽城行署出面,在全地區國營企業單位35周歲以下的全民職工中,選拔政治素質好文化好的優秀青年,招收80個文字工作干部,并在鹽城師范學院中文系舉辦培訓班,學員帶薪學習,學雜費全部由原單位報銷,學習期滿后學員全部轉為國家干部身份,分配至各級黨政機關擔任秘書或宣傳委員。”   吳淮平說,“這個消息對外是不公開的,只傳達至縣、局級機關,你們公司領導可能還不清楚。你現在趕快到我這里來看文件。”   這個消息對于不安心會計工作、一心想學習的我十分振奮。擱下電話,我便騎車去水利局。       “文革”中吳淮平的父親被打成“大叛徒”,全家下放農村。他在鄉下做了幾年木匠,走村串戶,十分精干老練。他與我一樣剛剛從鄉下回城,分到了縣水利局,并參加了揚州水利學校為期一年的會計學習。   他看到我來了,就叫局辦公室收發兼打字員任芳把省委文件拿出來給我看,省委組織部的“紅頭文件”赫然在目,令人怦然心跳。   吳淮平在一旁說:“會計有什么做頭?我們一起去報考吧,做干部去。”   “可是,我單位領導不一定知道這個事,我怎么向領導申請呢?”我猶豫地說。   停了會兒,我說:“這份文件借我給公司領導看一下,再還你。”任芳搖了搖頭說:“這是機密文件,怎么能借給你?弄丟了,是要處分的。”   吳淮平見狀,拍著胸脯,大大咧咧地說:“同生寫張借條,我擔保。”任芳躊躇了半天,終于卻不過情面而同意將文件借給我,在我臨出門時,他追在我后面再三叮囑注意文件安全。   回到公司后,我將文件鎖進了辦公桌抽屜內,過一會兒又拿出來細細的看,思想著如何找個機會拿給領導看。可是,看到領導們進進出出的都很忙的,便打消了念頭,心想,第二天再說吧。       1979年7月,陳同生時在大豐五交化公司財務科任商品會計   次日一早我就來到了公司,吳淮平也來了。他推開我辦公室的門,急切地問我:“文件給領導看了嗎?你如果再不去縣人事局報名,報名的時間就要截止了。”正在這時,恰巧公司黨支部分管政工與人事工作的陳書記來了。   陳書記是個50多歲的女同志,是抗戰時期參加工作的老干部。吳淮平便熱情的向她問候,并催促我趕快把文件拿給她看,告訴她省委組織部在鹽城招干的消息。陳書記看到文件嚇了一跳,驚問:“這份省委組織部的文件是哪里來的?”當曉得是從水利局拿來的后她才松了口氣。   陳書記戴上老花眼鏡把文件仔細地看了一下,好半天沉吟不語。吳淮平拿上文件便匆匆忙忙回局里去了。吳淮平后來在大豐人民法院工作,庭長退休。此是后話。   看到陳書記的態度很曖昧,我便來到了公司一把手王書記,同時也是公司正職經理的辦公室,笑嘻嘻地看著王書記不講話。王書記也是抗戰時期入伍的,是個耿直的老軍人。   他看到我磨磨蹭蹭地樣子,像父親一樣非常慈祥的望著我說:“同生,你可有事情找我?說吧。”   當我吞吞吐吐地向他表示,自己想報考鹽師干部培訓班的愿望時,他滿面的笑容頓時凝固了,他老人家漲紅了臉,好半天才蹦出一句話,他氣得大吼一聲:“陳同生,我們對你不錯了!你還想干什么?”他的吼叫,嚇我一大跳,我狼狽地逃回了自己的辦公室,不敢吱聲。   只見他氣急敗壞地跑到陳書記和人秘股高股長的辦公室門口,向她們招手,要求她倆去他辦公室里談話。他們“呯”地一聲關上了辦公室的門,在里面嘰嘰咕咕好半天不出來。我想,領導們一定是在談我的事情。怎么辦呢?我心里一點主意也沒有。       大約過了個把小時以后,陳書記、高股長倆個老干部一前一后從王書記辦公室出來了,她們都不約而同而又意味深長地朝坐在對面財務室里的我看了一眼。   我想,壞了,惹禍了。   這可怎么好呢?后來的幾天里,在我不屈不撓的多次請求下,大概又過了一個多星期,公司黨支部非常慎重地專門為我開了一次會辦會,經過一番討論,領導們終于一致同意我去報考鹽師干訓班。此事在公司上下弄得滿城風雨,人人皆知,議論紛紛。   一天下午,我正端坐在辦公桌后敲算盤的時候,陳書記領著一個中年女子來到我面前說:“小陳,這是謝會計,跟著你后面學學。”   這時,我又嚇了一跳。心想,壞了,萬一我考不上,會計崗位也丟了。問題可大了!   接著,縣人事局組織全縣400多個考生進行了預考,然后篩選了25人,包了一輛公共汽車,一路顛簸著去鹽師考試。   大豐的考生中,殷濟青的成績第一。當時他剛剛從縣蠶種場回城,被分到了縣氣象站工作。幾年后,他再次去河北農大進修,后來擔任縣開發區、計劃經濟委員會主任等職。   我得了第二名。大豐的考生也就只被鹽師錄取了我們兩個。在大豐縣直企事業單位引起了轟動,五金公司給我支付了一千多元的學雜費,還有工資和補助。   由于鹽師發的文憑是“肄業證書”,很不“硬掙”,三年后,我又打報告申請報考大豐廣播電視大學,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五大生”。           2       大豐的“五大生”大體情況又是咋樣的呢?   所謂的“五大生”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群體?對此,現在的互聯網上是這樣定義的:   1979年9月8日以后,按國家規定的審批程序,經省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委批準,由國家教委(原教育部)備案或審定的廣播電視大學,職工大學,職工業余大學,高等學校舉辦的函授大學和夜大學(分別簡稱為電大、職大、函大、夜大)的畢業生,后來“自學考試”也加入這一行列。   “五大生”是特殊時期的產物。   經過40年的發展,“五大”組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成人教育體系,尤其是廣播電視大學已成為我國公共教育事業的重要資源,成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各類畢業生逾千萬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五大生”是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的現象,是時代使然。   事實上,那幾年,省內外許多高校已經向在職的企業職工和機關干部敞開了大門,舉辦了各種各樣名目繁多、期限不一的培訓班。   就在我去鹽師進修之前,鹽城工學院、農業學校,分別辦了為期一年半至兩年的工業和農業管理班,上海機械學院,揚州師范學院,省委黨校、團校(文化干校),中央黨校、團校也面向基層辦班。大豐的許多同志紛紛報考入學,學成歸來后都成為了單位重要崗位的骨干和負責人。   前兩批先后入學工專的有后來成為鹽城市發改委副主任的王錦成、陳東俊,大豐人大副主任夏繼永,體改委主任季希全,質量監督局副局長徐海杰,中日合資東方服裝公司總經理黃翠萍。農校的有縣民政局、海洋局黨委書記趙錦國和李國華等。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講,他們無疑也屬于“五大生”范疇。       1977年底我國恢復“高考”后,當年招生僅27萬人,后來連續幾年的招生每年也未能突破30萬人。對于“文革”十年積壓的數千萬人才而言,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高考”成了千軍萬馬蜂擁而至的“獨木橋”。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上大學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然而建設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首先實現人才的年輕化、革命化、知識化、專業化。   可是,全日制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是不可能分到縣級以下企事業單位的,大學生是個稀缺資源。僅僅憑借當時國家的大中專院校的力量,培養“四化人才”是不能勝任的,也是不可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的。   數千萬剛剛從廣闊天地回城的知青,從軍營退伍回來的士兵,工廠企業的員工,這些被耽擱了十多年的青年人,對學習文化知識真是“頭削了尖了,往里鉆。”對文化知識的渴求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還要讓他們等到猴年馬月呢?   于是,急用先學,各種各樣的復習班、培訓班猶如雨后春筍到處出現,遍地開花,尤其是大豐中學、南陽中學、新豐中學等幾所重點學校和縣總工會的夜校里人滿為患,每天的夜晚燈火通明,幾乎每間教室都在上課,教室里座無虛席,甚至連窗臺上、過道里都坐滿了人。       大豐廣播電視大學   老師們白天要為在校的學生上課和輔導,晚上,下班后,飯碗一丟,又要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來到教室,再為過去許多年未曾謀過面的老學生上課。常常下了課了,夜深了,有些學生還久久不肯離去,仍然圍著老師,或者追到老師家中,尋問一些疑難問題。他們都不厭其煩地予以解答。   那時的教師上課是不計報酬的,他們完全是出于責任和良心,為了現代化建設,為中華民族的騰飛,他們雖然異常辛苦,但沒有人提一個“錢”字,師生們教學相長,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猶如父子,一個目標:學習,學習,再學習。   1981年,《山西青年》雜志社首先看到了這個巨大的“商機”,他們不失時機的推出了全國第一所“刊授大學”。以全日制大學中文系教材為教學內容,設有漢語言文學等專業。   我的高中同學陳秀芳寫信并匯了20多元去雜志社,就立即收到了“學生證”和一些課本及相關輔導材料。不久,她考取了泰州衛校為在職員工而設的中醫進修班,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學習實踐,成了一位名中醫。   當時在《山西青年》“刊授大學”登記注冊的學生竟然有51萬人,但事實上堅持下來的人寥寥無幾。   1980年秋,在大豐縣原汽車油嘴油泵廠的地址上,大豐廣播電視大學正式成立,當時只辦了一個機械班,首屆學生20多人,學生大都來自縣屬工廠企業的青工。后來逐年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和專業設置,最多時有十幾個專業,在校學生數百人。   記得那一屆比較出眾的學員有韋新、徐向龍、李文等人。韋新后來成為縣飛輪總廠的廠長、市分管工業的副市長、政協主席;徐向龍成為蜚聲中外的“冷擠壓”生產工藝專家;李文成為縣無線電廠生產廠長,西團鎮工業辦公室主任,民營企業家。       在進學校培訓的同時,許多因為工作和家庭等多種因素脫不開身的人選擇了“自修大學”。   鹽城工專培訓回來的縣工具廠的夏繼永、醫藥公司的施永平等選了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經濟管理專業進行自學,比較難的“高等數學”這門功課,夏繼永考了69分,施永平竟考了86分。   夏繼永當時是車間主任,每天要和工人一起“三班倒”,為產品出口創匯而辛勞。施永平是縣醫藥公司門市部的柜臺組長,工作也是十分繁忙的。但他們都克服了困難,長期堅持不懈,取得了好成績,如期拿到了畢業證書。   縣法院書記員陳浩鋒選了南京大學的法學專業自學,也如期取得了畢業證書,后來擔任縣法院的民事庭、行政庭庭長,專職審判委員多年,經常在國家級的法律期刊上發表文章,成為“鹽城市十大優秀法官”。   還有縣委組織部的丁樹林,政府辦的夏寅等一批機關工作人員,在拿到南京大學自修的文憑時,縣政府分管文教工作的丁市長、縣教育局徐局長專門為他們舉辦了畢業典禮,并和大家合影留念。   但更多的人則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去電大、黨校脫產或半脫產學習。       退伍軍人陳豐電大畢業后,逐步鍛煉成為“江蘇魚躍集團”的專職講師,長年累月走遍大江南北;中國銀行辦公室主任丁振宏成為知名的文史專家,研究大豐鹽墾史,成績斐然。   早在1964年就下放來的無錫知青朱蘊忠雖然僅有初中文化,但參加江蘇師范學院日語專業函授學習,后來成了大豐縣外貿公司的翻譯,正常開展對日外貿業務。這些活躍在各條戰線上的成功人士,還有許多許多,耳熟能詳,不勝枚舉。   80年代是一個百廢俱興、百端待舉、奮發向上的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各行各業對各種各樣人才的需求迫不及待,與日俱增,迫使企業不得不對職工隊伍的素質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養工業生產技術、商業服務和各類管理人才,提高職工全員素質,整頓企業,實行現代化、規范化、標準化生產經營和管理,已經成為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層的共識。   幾乎每個工廠企業,商業、物資公司都成立了職工教育培訓機構,明確了專職的工作人員和教師,師資力量不夠的單位都紛紛從外面聘請兼職教師,制定了長遠的教育規劃,逐步分期實施。   比如,縣商業局、供銷社都成立了相當規模的商業職工學校,縣飛輪廠、淮南一廠、二廠(紡織廠)都有專門的職工學校,定期輪訓員工。金融、衛生、醫藥、城建等特殊行業則由行業上級主管部門組織送培。   我的連襟范揚是鹽城金融系統金融管理班畢業的,后任響水縣、鹽都縣、大豐縣工商銀行行長,縣開發區副主任。其妻子楊淑華是二廠工人,考入鹽城紡織工業職工大學,后任縣紡工局局長助理、政府辦副主任、老干部局副局長等職。   小姨子楊毓華蘇州城建職工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后在大豐自來水公司負責自來水管道設計和預決算工作。小連襟李純潔現任縣政府信息中心辦公室主任,他是大豐電大會計班畢業的。   可以說,我們這個家族是個“五大生”家族。綜上所述,這些成人教育培訓工作,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這些通過培訓結業或畢業的人可能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有些可能還不屬于“五大生”范疇,但是,他們應該與“五大生”是叔伯昆仲。不管怎樣,他們肩負了時代的重任,既實現了人生自己的價值,又為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大豐電大85屆文秘班部分學員合影       3       我成為了一名支鄉的“五大生”。   不管參加何種學校培訓的企業職工和機關干部,他們絕大多數人畢業后都回到了原來的單位,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發出了自己的光和熱。   但也有少數人跳出了原來的單位或者行業,深入到偏遠的鄉鎮和企業、沿海灘涂,艱苦創業,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拓展了新的人生。   1985年前后,為改變基層鄉鎮干部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狀況,大豐縣委、縣政府有計劃地選拔了一批經過培訓,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的年輕干部,到鄉鎮擔任鄉、鎮長助理。   我熟悉的人當中有王永和、朱建明、王豐等人,他們分別去了萬盈鄉、潘丿鄉、白駒鎮。幾年后,王永和任森威集團副總,朱建明任縣安全局局長,王豐任紡工局科長。   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蘇北地區鄉鎮工業的發展,面臨著人才、資金、技術與管理的問題。一些偏遠的鄉鎮中學還緊缺合格的教師,鄉鎮的工商、稅務、環保、建設、土管等部門缺少工作人員。   為改變這一現狀,加強“三農”工作,1988年5月,鹽城市政府人事局出臺了關于鼓勵“五大生”去鄉鎮和沿海地區工作的意見。文件規定,凡是自愿去基層工作的“五大生”都一律錄用為“國家干部”,去鄉鎮企業服務的年限必須滿6年,去沿海“支灘”的可以縮短一年時間,服務期滿后才能調回縣城。   后來江蘇省委、省政府推行的“大學生村官”制度,則是當年這個政策措施的濫觴,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勢的必然要求。新的人才使用鼓勵政策出臺后,許多“五大生”積極響應黨委與政府的號召,丟下城里安穩的工作,告別妻兒父老,奔赴基層。   當時,大豐恰逢投資逾億元,當年在鹽城地區手屈一指的大豐化纖廠項目正在王港灘涂開工建設,急需各類專門人才。   為此,鹽城市人事局在全市范圍內組織宣傳,一下子動員了鹽都、建湖、阜寧、濱海、響水、射陽等縣的44名“五大生”來到荒無人煙的灘涂上,投入到緊張的建設之中去,他們隨即成為各車間及科室等部門的骨干,與數百名工人到儀征化纖、金山石化等國家級化纖生產基地學習培訓,為項目的如期建成投產奠定了基礎。       就在此時此刻,我來到了裕華鎮工業管理辦公室,在鎮黨委書記黃裕康、工業副鎮長李國華等領導的帶領下,投入了裕華合成纖維廠等項目的建設之中。   通過年把多時間的實地鍛煉,從一個對現代工業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學到了許多工業管理的基本知識,極大地彌補了我的知識結構的缺陷,使我的思想得到極大的升華,也豐富了我的人生,為后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么,我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來到裕華鎮的呢?這里有一個十分曲折的過程。   1981年底,我和殷濟青倆人在鹽師學習回豐后未能如愿轉為“國家干部”。原因是鹽城人事局把江蘇省委組織部、省政府人事局為我們80個學員轉干的指標“挪用”了。   “文革”時期,鹽城行署有許多從工礦企業和農村來的人員,他們以“以工代干”的身份進入政府機關工作。“文革”結束后,這部份人的年齡也老大不小了。   可是,這部分人員仍然滯留在干部崗位上。他們的“去留”問題委實令人撓頭。省里一下子給鹽城“80個轉干指標”,這是“戴帽子”下來,明確給“文字工作干部培訓班”的學員的。   但是,一些領導們“眼紅”了,他們認為,文訓班的學員年齡尚輕,以后有的是機會“轉干”,趕急的來,先把行署“以工代干”的這部人的問題解決了。   消息傳到鹽師,引起軒然大波,學員們義憤填膺,予以“罷課”抗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胳膊哪能扭得過大腿?學習結束后,領導擔心學員“鬧事”,連畢業儀式都沒有敢搞,就遣散了大家。   我和殷濟青兩人灰溜溜地回來了。由于身份沒有轉變,進不了縣機關大院,只好回原單位。我拿著縣人事局的介紹信回到了縣商業局人事股。   王股長知道我五交化公司是回不去了,考慮了一下便親切地說,“這樣吧,醫藥公司人秘股長年紀大了,你先去做個文書,準備接班吧。”       七八十年代大豐縣城中心   就這樣我便把自己的人事關系轉到了縣醫藥公司,安安心心做起了文書。不料兩個多月后的一天,縣人事局人事調配股李股長打電話要我去一趟,50多歲的李股長是個忠厚長者。他說:“我們研究了一下,決定你到南陽人民公社去做黨委秘書,讓你轉干,培養你入黨,將來有機會再去黨校學習學習。”   我一心想進政府機關大院,可是,李股長他竟然要我去鄉下。要知道我是才從農村回來的,在鄉下燒個青菜都沒有油,鍋子都吃銹了。況且,南陽公社距離縣城4、50里路,電話也難通。   李股長看出我的心事,又親切地對我說:“公社干部嚴重老化,像你這樣有文化的年輕人公社急需,你趕快去!你回去認真考慮一下,給我一個答復。”   從李股長那出來,我很失落。大約一個月后,他又打電話叫我去。他對我說:“南陽遠了一點,我把你調整到五星人民公社。”我仍然沒有吱聲。一個月后,他老人家又把我叫去,“你到大興公社高書記那去吧。”   可是,我還是沒有表態。我很自負,我想,我才25歲,機關里干部大多數是個半老頭兒,以后有的是機會。我的表現令他非常失望,在他看來我真的是無藥可救了。從此,李股長再也不理我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幾個月后,因為嚴肅黨的紀律,反對不正之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關相繼都成立了紀律檢查委員會;接著,為了深入開展“經濟領域里的斗爭”,又成立了“經濟案件辦公室”,秘書朱永進不久被縣委書記彭正柱看中要走了。   在縣委副書記兼縣紀委書記蔣道立的親自過問下,82年7月31日,我被挑選去“經案辦”繼任秘書。   紀委辦公室蔡主任見到我來了,她非常高興地說:“哎呀,我們知道商業局不放你,已經拖了一個多月了,你還不來,蔣書記都發火了!”我說,“我是前天才接到通知的”。   我恍然大悟,原來單位領導在向我保密,根本就沒有告訴我。我立即投入了工作,集中精力系統地學習了中紀委、省和鹽城等各級紀委下發的文件材料,學習了黨中央書記胡耀邦的有關講話,并仔細翻閱了前任秘書朱永進留下來的檔案材料,使自己的思想盡快適應新的工作要求。       我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充分肯定。不久,“經案辦”進行人員定編。為此,縣委常委會先后召開了十余次會議,專門研究討論挑選工作人員,每次會議研究決定的人員名單都有很大變化,但我的名字都排在第一名,始終未變。   但不知怎么搞的,數次呈報給縣委組織部考察的人員名單,經過他們的考察后,組織部總是對個別人持有異議。于是,名單在不斷的調整之中。這樣一拖,就拖了七八個月都沒有個頭緒。大家都不耐煩了。幾個領導發牢騷說,“我們要的人,他們不給;不要的,他們偏要塞進來。”   正在這個關鍵時刻,醫藥公司陳書記來到紀委找我,他苦著臉說,“小陳,你不在單位一晃就兩年了,人秘股都要癱瘓了,你要諒解我的苦衷,回單位去協助我主持工作。”見到書記這樣講,因為調動的事久拖不決,我也感到難為情。   陳書記是淮安人,曾經做過新四軍鹽阜報社的記者與編輯,也擔任過縣銀行的負責人。當時,他可是個少見的知識分子出身的干部。他文質彬彬,手不釋卷,對員工和風細雨,我與他在思想上有很多共鳴。他對我非常偏愛,像父親一樣關心我,培養我,當初紀委要我時,他就瞞著我,不讓我走。   雖然我非常了解公司的情況,畢竟我在那上了半年班,但沒有立即表示回去。陳書記他便又去找徐副書記,請求紀委領導支持他的工作,讓小陳回去。   徐書記則對我說,“馬上就要為大家辦理調動手續了,你再堅持堅持,等一下吧。”領導們這樣的態度,讓我我左右為難,欲罷不能。   幾天后,陳書記又上我宿舍里來勸我回來,我想,算了吧。于是,就對紀委的幾個領導表示先回去。臨別時,程、徐二位副書記都握著我的手久久不放,他們連連嘆息,為我感到惋惜。   我回公司不久,商業局在醫藥公司進行改革試點工作,要求職工推選一名“民選副經理”。全公司90多名干部職工投票,我竟然得了86票,獨占鰲頭。然而,局里并沒有讓我擔任這個職務。   后來,聽說,有人擔心“讓我做了副經理,便就會倒向陳書記”。真是莫名其妙。我又不是為陳書記工作。但是,想想此話也不無道理。隨他去吧。我也不稀罕。   于是,我又再次申請去學習了。這一次來到了就在家門口的大豐電大。同學有吳家強、周建、董小平、朱建中等。吳家強后來擔任大豐政府常務副市長、大豐人大副主任等職,周健擔任大豐司法局副局長,董小平擔任建湖縣委宣傳部部長、鹽城市臺僑聯主任等職。       幾年后,在鼓勵“五大生”去基層工作的政策激勵下,1991年9月,我來到了當年李股長安排我去的五星人民公社,即,現在的裕華鎮。   當走進在裕華鎮政府的大門口時,我不禁感嘆道:“哎呀,我遲來了十年。”枉費了李股長的一片苦心,辜負了他的培養,真的對不起他老人家。   裕華鎮距離縣城15里,是啟海移民的聚集地,棉花、大蒜等經濟作物十分發達,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農民對辦工業興趣不大。當年,在大豐29個鄉鎮中,鄉鎮工業起步早,辦得好的有西團、白駒、劉莊、新豐、三龍等鄉鎮,這些鄉鎮已經成為鄉鎮工業的“排頭兵”,裕華鎮與他們相比差了一大截,就是與南面接壤的南陽鎮、通商鎮相比,也面臨著掉隊的危險。   有道是,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而且,縣里對興辦鄉鎮和村辦工業是有“硬性指標”的,大辦工業是當時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   鎮黨委黃書記感到形勢十分嚴峻,壓力山大,不容樂觀。他決心盡快甩掉“工業落后的帽子”,為裕華人民爭得榮譽。   他與鎮“一班人”到處奔波,想方設法引進人才,尋找項目。他看到許多“五大生”都跑到西團、新豐去了,新豐鎮一下子就集聚了近20多個“五大生”。他再也坐不住了,便主動與縣人事局聯系,在裕華鎮政府內召開了“五大生”座談會,介紹裕華的情況,熱情歡迎“五大生”來裕華工作。   在他的感召下,裕華鎮也陸續來了15個“五大生”。主要有陳望源、楊有明、孫伯龍、朱建明、陳亦龍、陸海濱、梅炎等人,后來他們都相繼走上鄉鎮和縣區領導崗位,或去了骨干企業任職。   工業副鎮長李國華經常調侃地說:“嗬,我是個高中生,但手下有這么多大學生,人才濟濟,裕華有希望了!”引得黃書記開懷大笑。李國華后來擔任大豐統戰部部長、灘涂局長等職。   尋找項目很快就有了眉目,他們與儀征化纖和國家華能總公司掛上了鉤,一舉解決了資金和技術問題,決定新上年產60萬噸滌綸長絲項目,總投資400余萬元。這樣的“大手筆”,在裕華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全縣鄉鎮中新上馬的項目中也是個“大塊頭”,引人矚目。   為此,裕華鎮成立了項目指揮部,舉全鎮之力向前推進。鎮黨委、政府從鎮工辦和鎮辦企業中抽調了迮錦勇、宋建明、茅衛東等一批干部,并大膽啟用“五大生”,組成了一個強有力的班子。夏繼永作為項目總指揮副李國華鎮長的助手具體負責具體籌建工作。   我為辦公室主任,負責文字、人事、招工和培訓等工作;電大建筑班畢業的徐鋒負責基建;機械班的孫伯龍負責設備。還有從無線電廠、飛輪廠等單位來的一批“五大生”:梅炎、朱建明、陳亦龍、陸海濱等幾個人負責生產、技術、質量、供銷等業務。此外,還從海門引進了一個工程師老龔同志。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斗,項目建成投產成功,大家揚眉吐氣,一舉甩掉了鄉辦工業落后的“帽子”。   根據縣人事局的規定,支鄉的“五大生”要沉到企業去工作。所以,“五大生”統統都擔任了企業的副職,我掛鉤服務的企業是“裕華鎮福利廠”。該廠為江陰青陽一家人造革廠配套生產襯里布。   那時,廠長宋丕林才40出頭,年富力強,精明能干,十分低調,特別具有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精神,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他一見到我就十分熱情的說:“陳廠長,我們是個小廠,條件很差,委屈你了!襯里布附加值很低,沒有前途,不能再生產了,必須要有新的增長點,你來得正好,我正在尋找新項目,你與我一起去蘇南考察去。”   其實,他高抬我了。對紡織行業我是一竅不通,是個地地道道的“門外漢”。短短幾個月里,我跟著他跑遍了江陰、常熟、昆山、太倉、張家港等地的許多鄉辦企業,大開了眼界。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考察論證,多次會辦研究決定,大家形成了共識,還是在紡織面料上做文章,最終選擇了“天鵝絨”項目。當時,這個產品十分搶手,附加值很高。   在宋廠長的指導下,認真研究了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市場,效益等各個環節,并對產品生產成本進行了反復核算,由我編寫了《年產60萬米天鵝絨項目可行性報告》,上報縣鄉鎮企業局和計經委審批。   在宋廠長的精心安排,多方籌劃下,謀求了一筆資金,首先購置了一臺德國進口的“大圓盤機”,僅那把“平整”天鵝絨面料的德國產的刀具就價值150萬元。   在安裝試車的時候,不小心被上海來的師傅弄壞了個“豁口”,宋廠長心痛了一天多沒有吃飯。幾天后,終于試車成功,產品出來了,宋廠長方才流露出喜悅的笑容。他和廠里“一班人”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生產的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短短幾年后,企業發展成億元規模,成立了“蘇鹿集團”。在九十年代末,企業改制時成功兼并了“裕華合成纖維廠”。       這里特別要提一下的是,裕華鎮的人文環境非常好,對于鎮黨委和政府放手任用“五大生”比較支持,夏繼永被任為工辦主任,陳望源和我為副主任,后來,我還到政府辦公室做了負責人,徐鋒在那里整整工作了12年,陳望源則直至鄉鎮撤并,工作到退休。   而我由于另有任用,兩年多后就離開了那里。雖然時間短暫,至今,我仍然時常想起當年在一起工作的“五大生”伙伴,想起裕華鎮的許多領導和企業家們,他們平實的工作作風、忠厚為人的風范、艱苦創業的事跡深深地激勵著我們一路前行。 +10我喜歡

人生無悔 文/戴帽子的魚     我很想說,回顧小半生,我什么都不后悔。   但其實,我最后悔的是大學歲月。   眼看著高考馬上又要來臨,這里有一些話想說。   應該每個中學老師都畫過大餅——“上了大學你就輕松了”。是的,上了大學,你真的可以輕松了,每天不用從早到晚上課,也沒有時不時的家長會讓你膽戰心驚,甚至沒有定期以摸底為名的各科考試,一摸還不夠,還有二、三摸。就算你逃課,除非剛好遇上老師點名,不然沒有人會注意到,更不會像中學班主任那樣早就打電話給父母催問下落了。   你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像化身為鳥一樣,隨意在天際翱翔,從海上掠過,往深淵俯沖。   上什么課是自己選的,上午起不來懶覺多,就可以盡量選下午的課。同一門課有不同的老師開課,還可以找高年級的師兄師姐打聽哪個老師不愛點名,期末考試以開卷或者提交論文算數,就連備考也輕松不少。父母遠在千里之外,頂多通過電話叮囑幾句,像以前那樣如果做錯事了,怕看到父母失望的神色的感情也沒那么強烈了,頗有點不痛不癢。朋友提議熬夜K歌就滿口答應,說組團開黑打游戲也不用時刻注意客廳的動靜。甚至談戀愛也不必躲躲藏藏,遇見喜歡的人就去追,在一起了無須遮遮掩掩,哪會像中學時代常常得找個電燈泡同行。   有些人就這樣“滑下去享受極樂”,而有些人還是很忙碌。   那年,我初上大學,感受到自由后,第二多的情緒是茫然。從小到大被安排好課程表的我,忽然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常常覺得自己很閑。   大一時,我總是熬夜看電影,一晚上能看三四部,我旁邊的女孩玩一個跳舞的游戲,她旁邊的追韓劇,最邊上的追綜藝。一間寢室四個人住,有個女孩深夜一點睡了,我們還問:“這么早就睡哦。”沒人管的日子,吃飯睡覺都不規律。   結果大三時,同系一個女生要去韓國當交換生。我問她:“咦,你怎么會說韓語?”她回:“我有去上韓語課啊。”“可是,我們不是韓語專業,只能選面向全校開放的韓語公開課,一個班就五十個名額,很少呢。我當初想選意大利語都沒搶到,你好幸運。”當時我很失落,以為拉開我們差距的是她幸運地選中了小語種課,而我來遲一步,沒有選到。因為我本來也有計劃去當交換生的,但沒選上課,語言能力沒達到,就算綜合成績達標也無法申請。她看我一眼,回:“我也沒選中啊。但那又怎樣?我可以旁聽啊。”我當時呆住了,沒有學分的旁聽,沒有任何的監督,甚至有時候教室小都不一定有位子,她卻堅持了數月。   我這才知道,中學時我能像個好學生,一半是因為被約束。大學時,要主動做個清醒的學生,實在太難。   各種各樣的誘惑在身邊,那么多被限制的事忽然解禁,我們如脫韁的烈馬,不知該往何處去。真的,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很容易拉開差距的時間點就是在大學。   可以是游樂場,也可以是競技場。   有計劃、有自制力的人會很快把別人甩開,而沉溺在自由幻境的人,可能會從此迷路。   大學虛度的一小段人生,到后來,我花了許多時間來追趕。   所以我希望,準備好一切,你們的人生沒有什么需要彌補的。   你們可以說出,人生無悔。   ——原文載于2018年愛格5B +10我喜歡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血緣的親情     楊彩娥       我爺是災荒年間從鎮巴縣逃難上來的,到我婆家里做了上門女婿(因我婆家里是三個姐妹),那時候沒什么親戚,大多都是來自四面八方,凡是同一個姓的都認叫成一家子,相處跟親兄弟一樣。   我的大爺就是我爺那一輩認叫的哥哥,他住在我們家房后的大梁上,離我家有上十里路,順著房后的山梁直上,快到山頂了,還要走兩三里的環山路才能到他家。他家和潘家山相連(潘家山屬于石墩河管)。   我記事時,我大爺已有七十多歲了,他高高的個子,足有一米八、九,背略有點駝,頭上包一大盤青布帕子,下巴上留著齊胸的花白胡子,走路時手拄一根長煙袋,走累了歇氣就坐下隨便抽煙。有一次他的帕子松散了,我看見他的頭發像是電影、電視中清朝人留的發辮,到了背心。就這么一個奇怪的裝扮的人,我叫他大爺。他還是一個草藥大夫。 記得小時候醫療條件甚差,經濟也很困難,有時幾毛錢的醫藥費也拿不出來,經常賒賬,我們家里人口多,難免大人小孩有個頭痛腦熱、咳嗽發燒的癥狀,所以就常去大爺家讓他給看看。我們去了,說一下病情,我大爺給包上一包草藥,回家熬水,一喝就見效了。若是大爺下山到十畝地趕場轉來,路過我家是必定要到屋歇氣的,而我們家也一定留他吃飯。一次,不知是哪個弟弟或妹妹感冒了,巧遇大爺路過,他就一個偏方給治好了:在一個長把鐵勺里放多半勺水,再放入蔥須和生姜,在火坑的火炭上煎一會兒,他先用兩個大拇指蘸一點蔥姜水,再用手抱住小孩的頭,從病者的鼻梁向上推至額頭,然后兩個拇指滑向兩邊的太陽穴輕輕一揉,這樣來回幾次就能減輕癥狀。還有小兒有積食,他也有辦法:拉出小孩的手,掰開食指,他用大拇指舔一點口水,用指甲蓋輕刮小孩食指,看小孩食指筋的顏色,就知道小孩有沒有積食,而且也會治療。現在想來,這就是小兒推拿吧! 有時我們也跟大爺一起到他家玩,走在路上,我便跑到前面躲在一個大石頭或大樹后,等我大爺上來了,我就跳出來嚇他一大跳,他不但沒生氣,反而沖我高興地笑,到了他家,他趕快從樓梯上爬上揚塵火炕的樓,給我取幾片自己粘的天糈米核桃糖,這種糖形狀像撲克牌,很規則的長方形,吃起來又香又甜又脆,至今想起來都是很好的美味,那個年代是不多見的。我的大爺怎么會有那么好的手藝,真是令人佩服。沒糖的時候他就在火坑給我們燒一些燒洋芋,他們洋芋特別多,一年四季都在吃。 我大爺死于臘月二十幾,當時我聽說大爺死了,我哭了。我們趕到,我和我婆等幾人趕快給他縫穿的衣服、鞋子。那是我第一次學做老鞋,記得鞋底還打幾個黑色的鞋釘(實際是用黑布剪的圓形小片,粘在鞋底上),這個鞋釘的個數也有講究,前五后三。我婆還說縫老衣不能縫倒扣針,不然亡者在陰間走不動路,走幾步倒退幾步。衣服縫好后,趕快給他穿上,穿好衣服,用兩條凳子支一個門板,把我大爺停放在堂屋中間,胸口蓋一個籮篩,左右手各捏一個用灰面或玉米面做的“打狗粑”(傳說“打狗粑”是到陰間的路上打狗用的,免得狗來咬人)。 我們一直在上面呆了幾天幾夜,直到把我大爺安埋了我們才回家。他埋的很近,就在他家房旁邊。頭幾年我們還上去給他燒紙、掛青,這些年再也沒有去過。他的后輩也搬遷到我媽他們旁邊住了。 我的幺爺也是我爺認叫的弟弟,他住在瓦寨子,離我家也有十幾里路遠。我的幺婆有一米六、七,頭上也包一盤青布帕子,皮膚細白,滿面紅光,長著一張喜慶臉,性格外向,愛說愛笑,很容易讓人接近。她常穿一身藍,衣服也是過膝的大襟衣服,走路都能扇起風來,她背幾十斤東西走上坡都還能和人說笑。 瓦寨本屬西岔河管,但他們到西岔河太遠,也一直到十畝地趕場買東西。我幺婆經常到十畝地買東西,每次都要到我們家耍、歇氣,有時還帶我到她家玩。 我有個表嬸,她娘家也是瓦寨的,有一次她回娘家就帶我一路給她作伴(因為沿路好幾里都沒有人煙),那時我才四五歲吧,我們路上是怎么走的,她是否背過我,我都不記得了。晚上我就住在表嬸娘家,第二天早上我還熟睡在被窩,我表嬸就跑三、四里路,到我幺婆家去說:“你孫女上來了,你還不去接她。”于是我幺婆就趕快下來把我從被窩里拉出來,穿好了衣服,用她那大襟一兜,把我一口氣抱到了她家。那時候大部分家庭里小孩都多,像我們四、五歲在家是沒人抱的,大人要忙著干活,連周歲以內的小孩都是喂飽了就放到搖籃里。幺婆家無兒無女特別愛我們,所以那個溫暖的懷抱使我記憶深刻,至今不能忘懷。 可惜我幺婆死的時候我沒去參加,因為我在十畝地上學,不是逢星期天,但我家大人是有去的。 +10我喜歡

陶詩秀   01   到了周六,洛杉磯早上的艷陽越發透亮了,百葉窗要融化似的。剛剛睡醒的馮艷怔怔地坐在床上,她想起了一件痛心疾首的事:今晚要跟丈夫請假。 馮艷覺得頭有點兒飄,星期五晚上是他們夫妻“例行公事”的日子。先生是那種要起來沒完沒了的男人,馮艷年近五十,身體著實有些吃不消。當年出嫁時母親悄悄跟她說,男人的身體最重要,這句話馮艷一直就沒弄明白。 馮艷起身下地,先生十年如一日地早起鍛鍊去了,家里瀰漫著一股怪怪的靜。馮艷走進衛生間,照了照鏡子,從前媽媽總說“我的燕子會越長越好看”,馮艷不信。 她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又古又土。直到上大學念了中文系,讀到一句動人的詩:“數枝幽艷濕啼紅”,才知這“艷”字其實也是惹人憐愛的。 說到星期六,是馮艷最敏感的日子。她來美國時,因為喜歡中文,一頭扎進了華文報紙,一干就是八年。錢掙得不多,可馮艷喜歡,平日里很自由。只是沒料想,夫妻倆的小日子卻越來越過不下去了。原因是報社的采訪多在周末,僑社那邊激情澎拜,馮艷的先生卻在家里等得咬牙。 馮艷的先生沒什么朋友,就喜歡看見馮艷在家,各不相干地做事,彼此聽見呼吸就成。尤其是周末,工作了五天,要好好在家享受,哪怕是上房補瓦、敲釘子弄墻。可馮艷的心卻不在家里,她總是先答應了好幾個飯局的記者會,還有各樣的演出、演講,都是她喜歡的,不忍心錯過。周末,對馮艷來說,除了工作,還是她生活里滋神養氣的甘泉。 馮艷的日子難過起來,她一面悄悄在電話里熱情地答應著,一面提心吊膽地思慮著如何對丈夫開口。先生下班回來,滿臉的興奮,一聽說馮艷周末要出門,頓然陰沉。兩個人并不大吵,但許久沒有話說,互相對抗著,家里如同結了霜。 一個星期只有五天,可前四天里夫妻倆都是余恨未消。到了周五,先生的目光回到了溫和,帶著一種渴詢,盼著馮艷能在家里過一個完整的周末。可是,可是今天這個周六,洛杉磯的作家協會特別從加拿大請來了一位名家,筆名叫流沙。莫名的,馮艷就是很想去參加今晚的這個文學演講會。 門開了,老公一身大汗地沖進來:“快看,我給你買了什么好東西?”原來是兩個花色對應的彩陶花盆。 馮艷知道那是從人家的車庫里買來的舊物,滲過水的花紋正是她的最愛。馮艷的心有些發熱,轉瞬又掠過一絲悲涼。她想起今晚的事,為什么夫妻相濡十幾年,卻總有一個心靈的死角是永遠無法相知的。 馮艷勤快地在屋里忙碌著,心里一直在掙扎:晚上要不要去?她幾乎沒有勇氣開口了。看到先生那樣喜悅地忙進忙出,煎熬了好一陣,嘆了一聲:算了,管他什么才子名作家,今晚就在家里剝花生煮八寶粥!心里這樣想著,又有隱隱的不甘。因為不打算去了,便霍然開口講給先生聽,以為可以得些褒獎。 先生卻沒有驚訝,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倒很愿意你今天去的。”   02   臥房的更衣室里淡淡地有一層水氣,馮艷從浴缸里跳出來。天還沒黑,傍晚的斜陽透過紗簾灑在柔黃的木板地上,映著鏡子里光潔的胴體。 “今天穿什么好呢?”馮艷忽然想打扮一下自己。平時她出門采訪,只消五分鐘便脫下T恤的家居裝,換上一身衣鉤上早已配好的職業性綢衣長褲,臉上也是程序化地抹好了胭脂、口紅。 今天不是采訪,是赴一個文化沙龍,見的都是文友。馮艷竟鬼使神差地在箱子里找到一套舊衣裝,那是母親當年為她參加大學生演講比賽,特別做的一條藏黑長裙,上面是寬袖大襬的雪青短衫。就是這一身“五四青年”的風韻,讓馮艷贏回了獎杯。 車子在西南大道上疾駛,馮艷怕自己晚了。遠遠望見平時空曠的亞當斯馬克旅館前的停車坪竟泊滿了各樣的車子,馮艷不得已把車子靠在路邊。 旅館的長廊鋪了腥紅的暗花地毯,路過洗手間,馮艷忍不住去照了一下鏡子。她覺得自己今天比往日漂亮,也許是因為臺面上的那束玫瑰花。 演講是在一個小型的會議廳,已經坐滿。會長看見她尋尋覓覓,便在前面騰了一個位子。馮艷一抬頭,發現自己正坐在主講人的對面。燈光很暗,臺上的幾位嘉賓,左邊一位是本地著名的政論家,右邊那位也是她熟知的本地心理學家。只有中間這位是個陌生的中年男子,低著頭翻閱,額前有一縷不大常見的鬈發,想來他就是那位加拿大的專欄作家了。 會長開始介紹來賓,馮艷急忙彎腰找筆。她聽到會長的聲音:“這位就是名揚北美的政論作家流沙先生,其實他的本名叫周雅文!” 馮艷心里一驚:世上竟有這么多人叫“雅文”?她沒找到筆,悻悻地抬起頭。聚光燈下,她看到一張雕塑般的臉:鼻梁挺直、眼睛深陷,嘴唇是暗紅色的隆起,頎長的身軀坐在那里,彷彿隨時可以躍起。 馮艷有一點兒顫栗,眼前似真似幻,心臟突然有些抽搐。盡管時光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年,但這張臉無論出現在任何地方,馮艷都認得出,哪怕他變成滿面胡須的七十老翁。 周雅文在掌聲中站起來,他相當高大,臉上是那種孩子般純情的笑。他沒有看見臺下就坐在第一排的馮艷。 馮艷無法讓自己回神專注,又不好起身離開。她的思緒如脫韁的野馬,心跳加速,只能任由往事慢慢從遠處的堤岸涌上來,喉嚨里說不清是苦是甜……   03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個下午,剛剛下過秋雨的空氣濕漉漉的,坐落在長安古城南側的北方大學喧鬧聲聲。校園的小徑上到處都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氣味,東操場上正在舉行新生入學的系際排球賽,是文科的中文系與歷史系一決雌雄。 那時的馮艷已經是大二學生,扎著小辮的她最愛看排球,又是自己系的男隊出戰,立在線外做忠實的啦啦隊。 沙場一片混戰,四局下來難分勝負。歷史系一向與中文系較勁,學術上好沖殺,政治上尤為激動敏感。這也便罷,演文藝節目都不肯服輸,這回,球場上又拚起來了。 最后一局是決定勝負,一錘子定音。開局中文系打得遙遙領先,歷史系的人馬狂躁中連連失手。眼看就剩下最后幾個球了,中文系一個發球大意碰在網下,球落入對方手中。 這時只見一個長手長腿的漢子捧著球,靜靜走到發球線外,一個突然轉身大臂掄起,那白色的球如離弦之箭,咚然落在對方場里,中文系竟無人有回接之力。下一次雖說有了準備,但那球卻愈發兇猛,竟連續發了五個,全場都傻了。 白色的球忽然滾在了馮艷的腳邊,那漢子過來撿球。馮艷看著有些面熟,卻也想不起。她脫口對他說:“再發一個球就贏了!” 漢子抬眼看了一下這個白里透紅的女生,目光里有些愣,還溢出幾分憐香惜玉的溫柔。最后的結果是他成了歷史系的英雄,中文系個個悲痛如喪考妣,唯有馮艷卻是顫顫的有一絲興奮和溫暖。 那場球賽之后,馮艷莫名地想見到他。有一次在學生餐廳排隊打飯,他正好就站在馮艷的身后。馮艷抑住心跳,只是回頭笑笑。 他卻與馮艷搭話:“那天打球,你怎么會希望我們贏?” 馮艷壓壓嗓子:“不是你們,是你!” 他吸了吸鼻子,抿抿嘴說:“謝謝,請問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馮艷。” 馮艷說完,發現他的眼神有些不對。他死命地撓頭,把馮艷叫到餐廳角落里的一個桌子邊,繼續問:“對不起,我想知道你媽媽是不是姓許?” 馮艷一驚:“是啊!” “你外婆家在渭北的許村?” “對呀!” “你的小名叫燕子?” “啊,你認識我?” “再想想,你外婆家的那個村頭小學,有個男孩每天放學保護你?” 馮艷想起來了,那是她最害怕想起的往事:“難道你是雅文哥?” “就是啊!你肯定認不出我了。我早就聽說你上大學了,我復讀了好幾年,今年也考上了!” 天哪,馮艷太高興了,她做夢也想不到,童年時的保護神如今會跟她在一個校園里,曾經的那個野男孩如今成了大帥哥。 夜里,校園的東操場很靜,馮艷獨自坐在臺階上。童年的往事像蓄積的河水,忽然間閘門打開,撞擊得她心里發痛……   04   那是1967年,在中學當老師的父親和母親要帶一批學生去北京“大串聯”。因為是免費旅行,他們要去好多地方,媽媽就把五歲的馮艷送到了渭河北岸鄉下的外婆家。 外婆的家立在村子的中央,三間漂亮的大瓦房。但外公是被鎮壓的“四清”分子,房子都貼了封條,不讓人住。一家人就在后院的房檐下搭了一間小草房住,冬冷夏熱,再加上年年拉出來批斗,外公已經中風癱倒,外婆的血壓也高得不能走路了。 馮艷是村子里唯一穿連衣裙的姑娘,她的裙子是那種碎花的泡泡紗,領子上鑲著白色的荷葉邊。馮艷穿著心愛的裙子在田梗上走,遠遠地就像一叢粉紅的桃花,勾起四野里各樣的眼睛。 她總是喜歡在下午的時候,看放學的孩子們到地里挑豬草,看那春天的草地上長出一叢一叢的小喇叭花。 那天,她正在拔狗尾巴草,一個大土塊忽然砸到腦袋上。回頭一看,是一群比她大好多的男孩子。他們每個人都握著土塊,正準備砸向她。 就聽一個男孩大聲喊:“趕走這個小反革命,趕走這個外來的野姑娘!” 馮艷嚇得趕緊往回跑,她的花裙子在風里飄起來。那些男孩子在后面大笑:“快看啊,她的粉紅屁股露出來了!” 馮艷好想媽媽,外公、外婆的病越來越重。她聽說附近有火車路,或者火車可以把她帶走?她在通往縣城的土路上走了一個上午,終于看見了火車路,但一直沒見到火車的影子。她決定躺在火車路上等,路邊的知了叫聲很大,好像要撐破云天,馮艷就在這叫聲里睡著了。 擔心馮艷出事的外婆終于說動了村頭小學校的校長,讓馮艷去上學。上學的第一天,馮艷怎么也沒想到,她的課堂竟然是一個露天的土臺子,沒有桌椅,也沒有屋頂。她更沒有想到的是,每天放學都有一群割豬草的男孩子舉著棗樹棍子要追打她。 奇怪的是,每天都提心吊膽的馮艷有一天忽然發現,后面沒人追趕她了。她使勁朝后看,這才發現有一個比她高一頭的男孩子,遠遠地走在她身后,手里拿著一桿紅纓槍。那男孩也不說話,就默默走著,真的就沒有男孩子敢過來。 后來幾次走近了,男孩不好意思,還在路邊采了一把狗尾巴花給馮艷。 馮艷問他:“你乍那么厲害?” 男孩低頭笑了笑說:“唉,我爸是解放軍里的團長,是咱村里最大的官。” 很快的,孩子們都知道有個叫雅文的男孩是馮艷的保護神,沒人拿棗棍了。卻有人送給馮艷曬干的紅棗,或者開嘴的石榴,還有人送給她漂亮公雞的尾巴毛。 馮艷的媽媽終于從城里回來了,馮艷正在村頭的白楊樹下吃雅文哥為她燒好的麻雀,滿嘴是泥,牙齒也染得黃黃的,身上已完全是鄉下女孩的打扮。媽媽一把摟過馮艷,眼淚在紅紅的眼睛里打轉。 告別許村的時候,馮艷跳上媽媽的自行車。很多人在村口向她招手,雅文哥就站在最高的那個土堆上看她。馮艷的鼻子里吸進一股鄉下人燒飯的炊煙,那煙里還混著雞糞、泥土的氣味。她的鼻子好酸,把臉貼在母親的后背。 很多年過去了,馮艷幾乎忘記了童年的那個許村,還有那個虎頭虎腦的雅文哥。世界早已翻天覆地,可她怎么也沒想到,那個老是給她采一把狗尾巴花的大男孩如今突然出現在她的眼前,她要失眠了。   05   又是一個春天,校園里比秋天時更熱鬧了。熱鬧的不是花花草草,而是校園里那些年齡不一、表情不一的男男女女。 馮艷的同學里有中央首長的女兒、有國民黨戰犯的后代,還有“黑五類”和“貧下中農”的子女。最好笑的是,有一天班上一個帥氣的小伙向大家介紹,他的父親正在導演莎士比亞的話劇《亨利六世》,另一位來自陜北鄉下的后生望著窗外的柳樹突然驚呼:“我終于知道什么是垂柳了,原來柳樹的葉子是朝下長的!” 快要念大三了,馮艷的班上忙著演話劇、辦刊物,系內系外交錯著各種短命的愛情。同學中有一位擅長在舞場獵艷的公子,每次去食堂吃飯,他的碗都被外系的男生砸扁。也有人經常來宣布誰跟誰已經有了關系,但可惜還沒發生的消息。 還有一位考試老是第一個交卷的男生天天悶著頭寫詩,竟然送給馮艷一本他手寫的詩集。晚上馮艷回去翻開,第一首詩叫《胸罩》,只有兩句:“你雖然擋得住美麗的乳房,卻擋不住狼一樣的眼睛!”嚇得馮艷一身冷汗。 馮艷因為年齡小,課外活動參加得少。她最大的樂趣就是去文科閱覽室看書,因為在閱覽室可以見到周雅文。 準確說,那文科閱覽室角落里的一張桌是屬于他們倆的。每天傍晚,周雅文總是先到一步,為馮艷占上那位子。他讀書快、記憶好,讓馮艷驚嘆。 有一天,他突然呆坐著,并不打算看書,只是靜靜地望著窗外。 馮艷小聲問:“你怎么了?” 原來是周雅文的父親病了,很嚴重的病。馮艷這才知道,周雅文的父親后來升到軍長,1976年因為站錯了隊,被關了監獄,身體徹底垮了。雅文打算請幾天假,去監獄看看。 臨走時,他把自己天天用的書包交給馮艷保管。趁著沒人,還大膽地摸了摸馮艷的頭發,囑咐說:“晚上別太用功!” 周雅文走的這幾天,馮艷的心一下空得難過起來。藍藍的艷陽天,卻覺得胸口喘不過氣來。黃昏時馮艷依舊把他的書包擺在對面,可是心情更加恍惚。馮艷這才發現,自己是有點兒愛上他了。 真可笑,為什么呀!就憑著他那幾許瞬間撩動的眼神?馮艷希望自己正常起來,但就是沒辦法再像從前一樣。 周日的黃昏,馮艷正要去教室,忽然有人敲門,竟然是周雅文!他笑著,有一點兒調皮,說:“想我了沒有?還我的書包吧!” 馮艷問他父親的病怎么樣,他說已經過了危險期,監獄答應保外就醫了。周雅文的眼光有些忽閃,出門時忽然從褲兜里掏出一個紅絨面的小盒子,說了聲:“謝你的!”臉色微微泛紅,趕緊拿了書包,囑馮艷待他出門后再打開。 馮艷平生第一次接收來自異性的禮物,打開來看,里面是一只純銀的手鐲。香港的手工,上面刻有一個美麗的小飛燕。還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給一個叫小燕子的女孩!” 那天晚上,馮艷的腦子又亂了,一直到天明。 轉眼就到了馮艷大學的最后一年,她和周雅文已很少坐在圖書館里看書,而是常常在月光里的城墻根下散步。周雅文喜歡講《圍城》里的唐曉芙,馮艷喜歡萊蒙托夫寫的《當代英雄》。周雅文喜歡大段背誦濟慈的詩,馮艷卻喜歡老爺爺泰戈爾。 但有一點他倆是共同的,就是坐在護城河的堤岸上,和聲唱蘇聯民歌,唱完《山楂樹》,又唱《紅梅花兒開》,有時笑,有時卻是淚流滿面。   06   馮艷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校園里瀰漫著傷感與狂歡。那是一個秋葉飄零的季節,一個只屬于七七級畢業的冬天。 馮艷和周雅文忽然見面沒有話了,準確地說,是周雅文不肯講話了。蕭瑟的夜里,他們坐在學校東操場的水泥臺上,涼風掠過,沉默的空氣里彷彿鉛云浮動。 周雅文問:“畢業后你想去哪里?” 馮艷一陣興奮:“我想去一個大學教書,最好是一個新建的大學,那兒沒有太多的老教授!” 周雅文沒有笑,輕輕又問:“有沒有想過結婚這種事?” 馮艷禁不住大笑:“結婚?”她的嘴巴張得能塞進一個大柚子,“我不會結婚的,我媽說,她好像昨天才脫下婚紗,怎么這么快就輪到我?上個月我才剛剛二十歲,女人一結婚就會老的。” 周雅文好久沒說話,小聲自言自語:“是啊,你是不該結婚的。尤其不該跟我這樣快三十的男人結婚!” 這回,輪到馮艷不作聲了,她平生第一次思考“結婚”這兩個字。她從小喜歡異性的朋友,幼兒園的小床上,她和小男友分享午餐時藏下來的瘦肉。小學時的冬天,她搶著早上為大家生爐火,為的是見到數學特別好的那個男班長。中學她喜歡校樂隊的一個笛子手。 她很幸運,高中沒畢業就考進了大學,她已習慣了跟往事告別,好像她生來就懂得生命的轉瞬即逝,從來就不會有什么長久。如今,她也把雅文看作是自己生命過程里一個失而復得的朋友。她承認喜歡他,但不知道這是不是愛情。所謂婚姻,那是多么遙遠的事,甚至是褻瀆感情的事。 下雪了,馮艷躲在宿舍里趕抄畢業論文。有熟悉的敲門聲,是他!果然,那高大頎長的身影閃進來,卷著一股濕濕的涼氣。 周雅文凍紅的手握著一封信,他好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把信放在桌上,說:“我寫的詩,你別笑我!”說完,旋門而去。 馮艷怔在那里,感覺有些不尋常。周雅文向來專注在思想史的理性思考,從沒聽說他能寫詩。馮艷靠在床上,打開了信: 《別了》 今夜,我來看你, 其實是看剪碎的焰火 那年大雨初歇,我在你身后 一輪清月為證 短暫,像閃電的雨線 飄灑,如訣別的浪漫 春天過去了 難道秋也將過去? 時光如炬,月圓無期 我要在桂花樹下找你 馮艷在雪色的黃昏里,反復讀著這首詩,每個字是那樣干凈,無一處涂改,她感覺自己先就傾倒在那挺拔骨硬的手跡之中而迷戀不已。她喜歡這樣的詩,她忘了戴圍巾,拉開門,走到校園里去。雪花在頭上恣意融化,眼前忽然有凄寒的美麗。 在那個無人的排球網下,她聽見自己的心在咚咚地跳,眼淚卻無聲地流淌。不知過了多久,一雙大手圍過來,是周雅文。 她的眼睛有霜結的笑:“你的詩寫得真好!” “你說的可是真話?”他逼視著。馮艷用力點頭,柔密的頭發垂在周雅文的胸前。 他遙望遠方:“那我可要來找你了!”   07   馮艷最后一次見到周雅文,是在蕭瑟的渭水之濱,那河畔上矗立著馮艷報到的一所新建的師范院校。 周雅文走進土墻圍作的臨時校園時,幾乎全校的師生都看見他了。他一米八二,肩膀又寬,臉上的輪廓會讓人想到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正是下午,馮艷在跟一幫土里土氣的學生打排球,她穿著一件水紅的上衣,一點兒也不像個老師。 走進塵土飛揚的場子,學生們儼然把周雅文當作了他們老師的男朋友。周雅文也卷了袖子,打了幾個漂亮球,滿場歡呼。 那一晚,教工宿舍樓下的大電視前,學生們特地擺了兩張藤椅,他們知道新來的年輕老師喜歡看熱播的《小鹿純子》。 月兒升起來了,渭河畔的蘆葦在凄清的夜里嗚嗚地低聲吟唱著,拂面的柳枝一如唐朝的詩里那般纖柔。回省城的最后一班火車已經鳴笛,周雅文說這一夜他不想回去了。學校里還沒有建好招待所,每個老師的新家都只是一間宿舍,唯有馮艷的屋還空著一張床。 沒有多想,馮艷為周雅文準備好了床鋪,讓他躺下,自己則躺在另一張床上。 黑夜里沒有一點聲音,甚至聽不到風。馮艷努力壓低自己的喘息,她生平第一次覺得睡覺是如此困難。周雅文是睜著眼的,但他仰面躺著,一動也不動。宿舍的門是虛掩的,藉著一道走廊的光,馮艷看到了挺直的一副成熟男人健壯的身軀。她突然想過去擁抱、去撫摸。但這太可怕了,對她來說是多么陌生。她不敢,而他卻不能。 那一晚什么事也沒有發生,古城郊外的鄉間草木無聲。周雅文的臉仰面看著天花板,不知道過了多久,好像是到了地老天荒,他站起身,靜默無言,悄然拉門,走進夜色里去。很久他才回來,開始沉沉睡去。馮艷木然地躺著,她并不知道這個男人對自己做了什么,她忽然淚流如注。 第二天,周雅文走了。揮手的時候,馮艷叫他好好念書。 馮艷沒想到,周雅文再就沒來。她隱隱聽說,周雅文去參加了《紅高粱》劇組的拍攝。 又是一個秋天,馮艷的學校搬家了,搬到了新建好的大校園。各個系的老師也會合了,馮艷的新鄰居是一位漂亮的外語系中年女老師。 中秋節的周末,馮艷忽然想回家看看母親。她好久沒有吃母親做的餃子,胃里好難受。只是她怎么也沒想到,就在她剛剛坐上去省城的班車,周雅文正好從另一輛車上下來。 周雅文下了車,問了路人,知道馮艷的學校不遠,可以走到。前面的路雖然有些上坡,但他喜歡運動,正好是個鍛鍊。 好些日子沒有見到馮艷了,周雅文一直猶豫著要不要再來看她。馮艷太年輕了,還在貪玩期,但是周雅文眼看就要三十了。最重要的是,他已經決定大學畢業后,去南方的一個電影制片廠。眼前的岔路一旦分開,可能就永久分開了。 雅文心里隱隱不甘,他想要再見馮艷一面。 周雅文默想著,學校到了,沒什么好看的風景,只是些白楊樹“嘩啦嘩啦”地響。門房的老頭一聽說找馮艷,親自帶著周雅文走到一排教工宿舍樓前,喊了兩聲,沒人。正要回頭,隔壁的房門打開,一個秀美的中年女子走出來,說馮艷回省城看父母了。 老頭趕緊介紹:“劉老師,這是馮艷的大學同學!” 那位秀美的女老師抿嘴一笑:“那先請來我這里坐一下,歇一歇,我是馮艷的朋友!” 周雅文覺得有些累,沒有推托,就進了屋。待坐下,才發現這是一個獨居女人的家,一個非常女性的家。房間里洋溢著暖暖的粉色的幻覺,窗簾下似有香氣浮動。大姐給她張羅著茶水,說著馮艷在學校里的故事。 說著、說著,大姐開始講自己的故事。她小時候學過琴棋書畫,后來父母關去勞改營,她投靠親友來到這座城市。先嫁了一個老實的鉗工,只是婚后的第二年,丈夫就因一次工傷奪了生命。痛苦中她考進了這所學校讀書,因為成績好,最后被留下來任教。 周雅文聽她敘述著,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就是覺得好親近的感覺。因為有些餓,大姐便為他弄了許多飯菜。 吃了晚飯,大姐送周雅文去車站。沒想到最后班車剛剛開走,大姐就建議他回學校的招待所住一晚。 兩人走回了學校,天色已黑,管招待所的老張怎么也找不到。其實招待所就兩件空房,平日都鎖著,還沒有人來住過。 沒辦法,大姐叫周雅文先回她的屋里等。看到墻上掛著的小提琴,大姐急著取下來,吹了吹灰,開始深情地拉起來。那曲子也是雅文熟悉的,眼前的情景彷彿就是多年寡居的少婦為自己心愛的年輕人,演奏著塵封的旋律。 放下了琴,大姐抑制不住,光了腳,裙裾擺動,她要跳一段印度舞。周雅文有些沉醉,深夜里他不想離去。大姐還能用俄語給他念普希金早年的詩,讓周雅文更感動的是,那個瘦弱愛咳嗽的俄國老頭竟然能叫她熱淚橫流。 月光下,壓抑了很久的周雅文放任了自己。在粉紅色的床單上,有一雙暖流的手在導引他,他的生命開始顫栗。終于,他學會了勃發,一次又一次,他也學會了男人的偉岸。 恍惚中,他想起了自己長大后被招進一家清一色的女子工廠。在那里,他被上年紀的女人們包圍,開始了粗俗又快樂的性啟蒙。女人們在轟轟的機器旁,放肆地演說著床上的故事,有時故意推搡在他的身上。她們都是很好的人,寬懷慷慨,如大地般溫暖。 早晨,大姐為他準備了一包好吃的東西,送周雅文去車站。路上他們什么話都沒有,雅文知道,他再也不會來見馮艷了,他這次真的是告別了。   08   馮艷抓起手邊的一沓紙巾,來不及扯開,厚厚捂在臉上,好像是要摀住狂熱的心跳。多虧演講大廳里昏暗,沒人注意到她的失常。 馮艷的視線有些模糊,二十多年了,音訊全無的周雅文竟然鬼使神差,來到這墨西哥海灣,馮艷第一次害怕面對他。在聽眾提問的空隙中,馮艷悄悄退出門外,她看看表,應該回家了。 她心里有一點猶疑,要不要讓周雅文認出自己?因為她還有很重要的話想問他,也許,除了今天,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可是問了又能怎么樣?馮艷定了定神,她決定開車回家,丈夫一定在家里正數著墻上的秒針。 馮艷剛要轉身,大廳里的人潮從門里涌出來。幾個文友跟她打招呼,馮艷的腳步停了下來。她忽然有一個愿望,就是想再看一眼周雅文。 她站在暗處,注視著門內的人流。周雅文走出來了,他在與會長道別。他的身影籠著一層光,很像一個雕塑的剪影,然后他快步朝著馮艷的方向走過來。 馮艷忽然明白,自己的身后正是電梯,而周雅文今晚是住在這家酒店的。想躲開已來不及,馮艷就直直地站著,看著他一步步靠近。 周雅文大步走近電梯,他看見了一臉僵硬的馮艷,臉上溢出客氣的笑容。電梯門開,他請馮艷先進去,馮艷卻沒有動。 周雅文再看她一眼,突然如電擊一般,眉頭急皺、嘴巴抖開。他看見了眼前的這個女子穿著一套他永遠不會忘記的青衣長裙。 馮艷先開口了:“雅文哥,你好!”聲音雖低,卻真切如雷。 周雅文疾步上前,扳住馮艷的肩膀,叫道:“你是小燕子!” 馮艷眼角有些潮濕:“是我!” 兩個人就這樣站了良久,周雅文要馮艷到他的房間去,馮艷卻不肯。她提議坐自己的車,出去看看洛杉磯的夜景。 周雅文上了車,馮艷低頭為他清理腳前的雜物,柔細的毛發不小心掃在雅文的胸前。那感覺恍若回到了當年西北大學東操場的月夜,傳導給馮艷一縷震顫。 車子開上環城高速公路,路面寬闊稀靜,唯有兩旁的摩天高樓閃爍著夢一般迷離的燈火。 兩個人一時不知說什么好,還是馮艷先努力開口:“你后來為什么不回我的信呢?” 周雅文不想讓她知道真相:“畢業后好忙,拍了幾部電影,常常在外景地。你這些年都好嗎?” 馮艷使勁點點頭:“都好,是我想要的生活,二十八歲那年結了婚。對了,我們有一個寶貝兒子。” 周雅文一聲感嘆:“小燕子終于肯結婚了。真想去看看你的家,可惜明天一早就要上飛機。” 馮艷禁不住問他:“你怎么會在加拿大呢?” 周雅文看著前方:“說來話長。我到南方并不習慣,拍電影老是被槍斃,七年之癢的老婆又跟大款走了。那時候加拿大一個多元文化電視臺來聘我,一咬牙就去了溫哥華,為的是離開傷心地。” 馮艷又問:“再沒有結婚嗎?” 周雅文將目光收回,說:“年輕的時候很想結婚,現在快老了,反而不想結婚了。單身也許是更好的一種生活。” 馮艷笑了,笑得有些苦澀。她在想一個人的變化真大,當年最想結婚的人現在卻喜歡上單身。不過,她心里也是有些認同,結婚的代價的確很大,比如失去了很多自由。 忽然,周雅文轉頭問:“上大學的時候,你到底有沒有喜歡我?” 馮艷一怔,方向盤有些偏。到了這把年紀,她應該說真話。她點了點頭,算是一個肯定的回答。 周雅文又補上一句:“那你有沒有后悔過?” 馮艷以為他指的是當初的交往,就回答說:“沒有!” 周雅文慢悠悠地說:“我倒是有后悔。最后悔在那個渭河邊上的夜晚,沒有教會你做一個女人!” 他的話一點都不像開玩笑。夜幕里馮艷按下車窗,冷風進來。她鎮定了自己,然后笑著說:“你知道嗎?就是那個晚上,你讓我感懷一生!” 周雅文再沒出聲,車子轉了好久,空氣里有一絲絲的傷感。    09   馮艷將車子開回酒店,熄了火,身子還是靜止坐著。她的臉上有一層淡淡的光,掩藏著一種難言的喜悅。眼前的情景有點像青梅竹馬的重逢,也象是劫后余生的相見,馮艷想:從此知道了彼此的存在,就是人生之幸福。 這幸福早已超越了感官,如同陳年的老酒,放了這么久,竟不肯喝了。 周雅文轉過身來,對著馮艷:“就這樣告別嗎?” 馮艷故意放輕松:“送君千里,終有一別!”說罷伸出手來。 周雅文將她的手握住,卻沒有禮貌松開,舉到了自己的唇邊。馮艷沒有抽回來,就由他吻著。她心里相信,任何時候,“吻”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動作。只是她覺得這一刻,從手背到手心還有手指尖的骨頭,都似在綿綿細雨間化掉了。 周雅文抬起眼,對視著馮艷那依舊是從前純情小姑娘的目光,禁不住笑了:“有一句孟浪的話一定要對你說,否則你自己不知道。” 馮艷也笑了:“要說趕緊說,反正你也不能對我怎么樣!” “記住,無論這世上有多少男人愛你、無論你將來受傷還是孤獨,我永遠都是最愛你的那一個!” 馮艷的眼淚一下子涌出來。眼前的一切好像又回到了1967年那個寒冷的冬天,他走在她的身后,手里握著一把狗尾巴花。 兩個人走出車子,夜深了,風也涼了,馮艷的心卻沒有離合的悲傷。她想說:上帝是多么好,總能讓她看見心里想見的人,這就夠了!   10   馮艷回到家,已是過了午夜。后院的門并沒有鎖,壁爐上面的燈幽幽地亮著,先生已經睡了。 她沒有去衛生間洗漱,脫了外面的衣裙,悄然上床。 忽然,有一雙手伸過來,從背后擁過來。馮艷一驚:“你還沒睡?” “我知道你今天可能回來晚,無論多晚,我都要等你回來!” 馮艷小聲問道:“你怎么知道我回來晚?” 先生壓低了聲音:“我一早在報上,就看到了周雅文今天來演講的消息。” 作者簡介 陶詩秀,女,機關退休職員,現居重慶。 +10我喜歡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年夏天的一個周末,非常偶然地觀摩了我一位朋友的實際生存與生活空間。 她是一位鋼琴家。當地非常有名氣的鋼琴家。   她有一個流動的家:一輛本該有十一個座位的面包車改裝而成的家。她打開后車廂門,我一看,哈!那簡直這叫一個家呀!是一個臥室,加小書房 -- 一個小小書桌,側面和下面有書架,還有一個可移動衣架。就是一個家的感覺 --- 流動的家,簡單的家,實用的家,一個藝術人的家!她一邊從衣架上拿下來打太極拳的中式衣服,一邊給我介紹她的“家”,書架上什么書啦;衣架上演奏的衣服,日常的衣服什么的;飲料和快餐(還有一個攜帶式冰箱)。。。。。。非常滿足的樣子。出門時那張床就被側立起來,裝進鋼琴就搬家啦!   每到一地,就會找到新的朋友,這不,來我們太極中心學太極拳了。   她也會教當地的孩子學習鋼琴,去城堡里與孩子們一起做匯報演出,由城堡的主人發出邀請函,售出門票(80歐元一位的票價)包括演出前參觀城堡。   她還與當地教堂里的管風琴師交流技藝,藝術,與唱詩班合作,周末在教堂里舉辦音樂會。   這也讓我想起三年前我在蒙彼利埃不遠處的小鎮圣-馬修遇到的一位自由女歌手,和她那與眼前鋼琴家如出一轍的流動的家 -- 只是更簡單而已:一輛吉普車,幾條毛毯加上她的摯友 ——— 一條活蹦亂跳隨時陪伴她左右的小狗。她開車任由自己的心情,去往一個個小鎮鄉村,有時在集市上演唱,還有許多人一起和著音樂舞蹈起來;有時在路邊面對田野彈著吉他就唱起來。這次是到了圣-馬修這個小鎮子的朋友家里度個周末,而我是小住朋友家個把星期,遇到了這位歌手,我們一起晚餐,然后,圍在大壁爐前,喝酒聽歌。(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她能用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英語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但以自己創作歌曲為主。我還存著她的照片呢!   兩位互不相識的法國女人,年齡都在40,50。都熱衷于自己的藝術,都選擇了這樣漂泊,自由而簡單的生活,都成為了我的朋友。她們只為自己的藝術,自由而生活著。恐怕她們沒有時間去考慮別人怎么認為,別人怎么說吧!生活自己,快樂自己,藝術自己。   這何嘗不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呢!?   是哦!生活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生活是自己的。那么選擇對自己最合適的方式,讓自己得到快樂,同時也讓身邊的人感到快樂。   人生如此。(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10我喜歡

又是一年高考時,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是975萬,比2017年增加了35萬。每年高考,大家都會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其實這些數字對一名普通考生來說,很難感知。距離高考過去8年,每當我回想起這場戰役,腦海里清晰可見的只有一沓沓做不完的試卷,和一個個期盼未來的夜晚。高考那一年,我并不知道,這場戰役會成為支撐我度過人生難關的珍貴經歷……   1   “你有沒有那么一次,為了目標拼盡全力?”這個問題的意義,長遠地可以看到整個人生。因為人這一生,就是設定目標,追逐目標的一生。在追逐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執行力,就決定了目標的完成率。   進入社會四年,租房問題、家庭變故、職場艱難、感情創傷……幾乎每一個人生關卡都讓我覺得“做人好難吶,這個坎我邁不過去了”。可每當我想起高考那年,我是怎樣和宿舍管理員斗智斗勇,躲在陽臺上、被窩里打電筒看書做題。我是怎樣5:30鬧鐘一響就起來,站在天還沒亮透的操場上讀書,從語數英政史地里抬起頭的時候,就已經是22:00了……每當我想起來時的路,我就不再害怕眼前的難題。   因為,高考那年心無旁騖,不問前程的奮斗經歷,讓我明白,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多大。在高考之后的人生中,我遇到的難題哪里有長達一年那么久的?只要咬緊牙關,熬過最難熬的那一周或是一個月,后面的路就柳暗花明了。   經歷過高考,我們就無所畏懼。   2   很久沒有發布文章了,因為工作越來越忙,挑戰越來越大。每次想寫點什么,打開公眾號卻打不出字來。覺得自己成長得太慢,沒有新東西分享。總是發老生常談的觀點,很是無趣。今天,又一屆莘莘學子高考,時間流逝的速度刺激了我的神經,高考那一年我18歲,現在8年過去了,我26歲,我時常會想起高考那一年的自己。   我的考試成績不算優異,高三模考最好的一次是文科普通班的總分第一,高考是正常發揮偏低一點,還算對得起自己的努力。“設定目標-努力達到目標-收獲結果”,這個人生模式在18歲那一年,就刻在我的人生里。   但進入社會4年來,我曾一度忘記了自己能走到今天有多么的不容易。   是初來上海看到花花世界迷失了自己的初心,   是見過繁華后潛意識里想過不勞而獲的生活,   是工作枯燥客戶難搞自學堅持不下去的妥協,   是有了情感依靠覺得女人不用那么拼的僥幸……   22歲大學畢業,拼過一年半后,我的成長停滯了。   24-25歲,這兩年可以說我是完全荒廢掉的,職場上靠著第一年學會的東西應付工作,生活里除了偶爾“照騙”需要跑個步,業余時間不是在逛街就是在看劇,光是《瑯琊榜》我就看了三遍。為了平衡自己的上進心,我會買個付費課程學學英語或是營銷,但發完朋友圈的那一刻,也就結束了那場關于“努力”的表演。   26歲這一年,隨著工作上的職能轉變,我接觸到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內容。由原來的文案編輯,變成了新媒體策劃。職場上的節奏突然加快了4倍,連帶著生活也飛速運轉。在一個加班到凌晨2點多的夜晚,我看著出租車窗戶上倒映出的“大人模樣”,心情五味雜陳。   我突然意識到,人生中的有些苦,是繞不過去的。   3   我所在的廣告行業知識更新速度日新月異,一個月不關心,就不知道流量入口在哪里了,如果不能快速搞明白新平臺的玩法,也就無法談為客戶提供策略價值。而更關鍵的是,我之前甚至連什么是策略都不懂,各種模型也不明白怎么運用。   我要一邊扎實地學習策略,一邊快速地了解各種新媒體營銷玩法,但職場是不會等我成長的,實戰每一天都在進行……   然而,這些基礎的學習我本該在24-25歲這兩年就完成的。是我自己荒廢掉的時間,打了如今回歸正軌的我一個措手不及。就像高一沒有好好讀書的我,高二高三想要再補回來,也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樣。   慶幸的是,在機會面前我沒有退縮。在入行的第一天我就想當策劃,但因為經驗的原因我沒有資格,所以我才從文案入手進了廣告這行。現在我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了一名策劃,我不允許自己放棄。同時,我也清晰地明白,我之所以能做策劃崗,并不是因為我優秀,而是因為公司需要有這樣一個人,而我恰好是當下最合適的,僅此而已。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真正擔負起這個崗位存在的意義。   沒有動力的時候,就想想高考。當年是為了什么那么拼?現在雖然目標不一樣,但向上的心,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些是不變的。我們曾經為了考上一個好大學,日日夜夜都在刻意練習那幾門課,那幾種題型。為什么現在就不能為了成為一名專業的職場人,而刻意練習專業技能?   我不是特別聰明的人,這在8年前的高考中已經有答案了,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勤學苦練,才使得我沒在高考一戰中成為敗方。而如今見過優秀的人是怎樣工作與生活的我,追求的不僅僅是不失敗,我還渴望絕對勝利,渴望達到目標后的酣暢淋漓。   我只有26歲,我還這么年輕,我相信我可以成為任何我想成為的人。   你呢?今天高考,讓你想起了什么?   原創: 奔跑的楠子  奔跑的楠子 +10我喜歡

t14gk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